LISHANSHAN
我的学校在很偏的郊区。初中毕业时就和朋友聊,高中一定要考到城里,可太贪玩,看杂志、听歌,还是没考出来。幸亏当年赶上“非典”,只考了3科,如果考7科,估计连高中都上不了了。
——————
整个高中和爸妈的关系都不好,感觉是渴望交流,但双方沟通不对。爸妈都是普通农民,爸爸在当地开商店,他们希望我到更外面的地方上学,所以9岁时完全离开家,他们都还在山里,继续做买卖。小时候我也经常转学,因为他们要不停地找更适合做生意的地方。高一之前我一直是和亲戚住在一起,高一爸爸才过来一起生活。
我爸就是一个大讨厌,比如家里来亲戚、客人时,他能这边对别的孩子还笑眯眯的,一转头和我说话就特凶,或者当着别的小孩的面儿对我说狠话,反正对别人都特好,唯一对我黑脸。当时心里很难过,很想哭,觉得“亲爸 为什么对我这样”。次数太多了,就感觉父母不喜欢我,但是喜欢我表姐,后来我都会讨厌我表姐。
高二时候我第一次去看了MIDI音乐节,也喜欢那些东西,想学吉他、架子鼓,每次都是我又看了演出,又心血来潮,就会和他说:“爸爸,我想学架子鼓。”他也没说什么,就是“不行”、“不许”。因为这个吵了无数次,我都是哭着和家长说,家长也快哭了。但最让我难过的,不是不让学,是他不懂,他嘲笑,他觉得这个东西是小玩闹,“学这个干什么,真逗”那种感觉。这是双重承受,一方面要承受“我喜欢,但我学不了”,另一方面,还要承受你对我的这种不理解和嘲笑。那些东西是小孩子能感觉到的、很明确的喜欢,能从那个看到自己和未来的联系。但是你却嘲笑它。
还有一个尴尬,是每次返校之前领生活费,也都是刚看完成绩单的时候。我的学习成绩除了英语能拿90多,其它都是60分上下,所以很多次我都是哭着拿回这个钱,而且也要承受爸爸用那种男人的语气、动作把钱扔在桌子上的全过程。
其实我对父母也很残酷,妈妈有时候周末好不容易过来,我就说,我要出去见朋友,然后立刻就走。她也特别能噎人,比如我说,“妈 你给我做点好吃的吧~”她就说:“什么叫好吃的?!”
因为这些事情我经常会哭,其实哭也是一种无声的抱怨:为什么不回来,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。可能因为他们俩都是粗人吧。
——————
高中时我交了一个网友,网恋。初三毕业时,在网络聊天室认识的,后来就开始打电话。他30多岁,是个在北京的上班族,其实根本没见过面。他是以一个大哥哥的身份出现,算是打开我的想法、我的世界,会告诉我要上个好大学什么的。那时候在学校里,感觉自己胖,不好看,不受欢迎,发现有个人愿意和我沟通,就满脑子都是他;父母也不在身边,当时就是把一切想和他说。也可能是因为很想谈恋爱,但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自己,认识他之后,就可以想着我有一个好朋友,在电话、在网上那边等着我。
当时就是特想粘他,就这么打电话,打一辈子。整个高中,完全变成我和他的沟通,甚至用我爸、我妈手机也得给他打。后来也特别不开心,本来我最喜欢和家里人吃饭的,后来都没心思吃了,就去一个地儿,给他打电话,等他给我回短信。我有时候也练自己不和他联系,但坚持了一周,可能周五又和他联系了。
他也从来没有主动联系我过。他是一个成年人了,很难碰到一个十几岁的小孩,也许我在他的工作之外,是一个解脱。复读时候他问过我,你考上了么,知道我没考上之后,就再也没理我。大概是他认为我不够成熟,觉得我完蛋了。这件事现在很后悔,在那么重要的3年里,为什么不在乎自己;或是说太容易被什么东西牵着走了,一直看不到生活中真实的东西,却喜欢那个幻想。
——————
高中我没有什么成就感,如果有的话,就是接触到更多自己喜欢的东西,去买那些杂志、CD、盘什么的。会对这些感兴趣,也因为家里的事情。初中的时候,有一阵和爸爸、妈妈、奶奶一起住,在一个楼房的5层。我经常被我奶奶哭醒,那时候我爷爷已经自杀了,后来有一天,我奶奶也跳楼了。而且爷爷奶奶也不是我们家亲戚里自杀的第一二个人了。我就想,从我开始,要终结家里的悲观基因,就要快乐,开心。后来接触到艺术,发现里面会谈生命,谈那些东西。我也真的没有心思再上学了,就想这些事了。
当时我一星期的生活费是100、200,一般就留10块钱吃饭,或者和同学借钱,其它全买杂志。买的比较多的是《通俗歌曲》、《我爱摇滚乐》什么的,从六年级开始到高中,几乎12点前没有睡过觉,就躲在屋里看杂志,特别细地看每个东西。
而且我学校门口、家里门口都是个报亭,记得从小我爸从来不对我笑,但是第一次进那个报亭,那个报亭的爷爷就对我笑,特别热情,虽然说也是要赚钱吧,但看不出来假。从此之后那个报亭就是我心里温暖的地方,也因为这样吧,才会很顺畅地买书、报纸,很顺畅地接触这些东西。
——————
我买的第一张专辑是BON JOVI,“it’s my life”,现在说都会被笑话,怎么买他的,因为不是真的摇滚,但就是喜欢那首歌,唱的就是我想要的生活。影响最深的就是涅槃,柯本是26,27岁自杀嘛,因为他已经在那个高度,你会被他带,记得有一天晚上睡觉,我还想:是不是也得26.27岁解决自己啊,如果那样的话现在也不用学习了。
另外,也通过QQ、或QQ打台球游戏认识了一些网友,有点“网瘾”的意思。当时和班里同学交流不多,就是因为有好多网友。感觉我们就是各个学校里的那些人,然后在网上凑在一块儿了。我记得和一对高中情侣经常聊,说那些美国、英国乐队怎么着,一般是问你现在听谁呢,“怎么还听它呢”、“这么缺”什么的。这一块儿也占据了特别多时间,只要我有电脑、能上网,就是和他们聊天;你现在问我,印象最深的也就是这些事。
摇滚杂志上除了说音乐,也说电影,是哪个乐队给配的什么的。我也喜欢欧美电影的那些海报,感觉特好,最喜欢的是《夏日遗失的27个吻》,橘黄色,好多大嘴唇,一个男的、女的在马上,那个谁看都浪漫,是不是?《读者》也每期都买,特别喜欢,而且还以为里面的事都是真的,尤其爱看外国写人与人之间温情的那些东西。
爸爸那几年生意不错,所以添置了录音机、DVD、VCD什么的,能干这些也因为家里能有这些东西吧。而且有电脑,互联网发展了,能查,能弄什么的。有时候也不单单是喜欢那些歌,是想要像他们那样生活,从MV或照片里捕捉到的那种状态。我想和他们一样状态那么好。
——————
最不喜欢的是一个班主任,一次我和一个女生聊天,被班主任看到了,但她一直说我,就是不说那个女生,因为那女生的家长是妇联的。让我意识到老师是会受到权力的影响,不是爱每一个学生,没有爱与不爱,只会联想到他们的父母,来管这个学生。她是那种一嚷整个楼道都听见的老师,后来我观察,她家庭不幸福,孩子也在这个学校,不听话;丈夫是开出租的。大概她对生活很不满意,想释放,而学生又不会反抗她,她才有这个机会。
——————
初中时有一个同学去世了。是第一次上游泳课,他溺水了。长得特别朴实 一看就大西北的那种,当时是男生几个在闹,他比较弱,就沉下去再没上来。第二天他的位子就空了,就像电视里的事,上体育课,体育老师还不知道,还点他的名字,好多男生还喊“到”,一个一个喊,“到到到”。